道德经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老子道德经为什么会认为ldquo
TUhjnbcbe - 2021/4/23 19:36:00

简言之,《道德经》核心思想之一是“柔弱胜刚强”,这是任谁也不能否认的。但这个弱是怎么个弱法呢?用《道德经》的比喻,就好比是大树和小草在一起,狂风来了,大树被吹折断,而小草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,所以,“柔”者胜过了“刚”者。

又如,一阵暴风骤雨虽然来势汹汹,但有可能还没到晚上就不下了。而淅淅沥沥的小雨看似不大,却会接连下上几天几夜。

可是我们也可以对这样的比喻进行“抬杠”:假设来的不是狂风而是几匹马,马一通踩踏之后,草都死了,大树却根本没事。大暴雨下好几天形成洪灾的都有,小雨还没准掉几个雨点就停了呢。如此一来,《道德经》的观点岂不就失效了吗?

其实,大树和小草的关系只是比喻。为的是突出小草“为而不有,长而不老”的“柔弱”状态,而不是把小草固化为柔弱的代表,大树固化为刚强的代表;好像必须柔弱的才好,刚强的就不好。“暴雨不终夕”也同样是比喻,比喻的是但凡崇尚势力过猛之事,往往都不能长久。

老子崇尚的贵柔、处弱,所以他才赞美看似最弱小的婴儿,“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”。婴儿虽然弱小,但却包含着巨大的能量,仿佛一粒种子包含着参天的巨树。显然,婴儿肯定打不过壮汉,但是按照自然寿命来说,壮汉肯定比婴儿先死,所谓“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”。

实际上,刚柔是变化不拘的,《道德经》强调地是尽力去寻找和把握事物柔顺的一面。所谓“知其白,守其黑;知其雄,守其雌;知其荣,守其辱”,就是在每一对构成矛盾的事物中,一方面尽生长壮大之能事,一方面却有意地保持着弱者虚怀若谷的不足之势。

这就好比一个人,鲜衣怒马,招摇过市;恃强凌弱,八面威风并不一定最理想的人生状态,因为总有势力使到尽头的时候;而一个穿着粗布衣裳却怀揣着无价的美玉的人(被褐怀玉),才是圣贤之人。

总之,老子的哲学并不是简单的“示弱”,而是要以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”。当然,《道德经》所谈的刚柔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,所以学习者才会有不断“体道、悟道”过程。

这里说的是个人极浅的一点见解,供参考,请指正。

探谜古小说

1
查看完整版本: 老子道德经为什么会认为ld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