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坚信,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,都留着或多或少的《道德经》血液,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。什么是无为,什么是不争,什么是上善若水,什么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,什么是知雄守雌,什么是虚胜实,柔胜刚?什么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?什么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?什么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?当你没看《道德经》之时,以为他不过是一本满口仁义道德的古书,而当你细细揣摩,你会突然间惊醒,原来那本流传几千年的本本,早已非常凶悍的闯入过你的内心,你的思维你的性格你的行动,有多少地方是按此进行的?他凭什么不知不觉地占据了你的世界这么多,这么久,而你完全不知情,完全蒙在鼓里!
年少不懂《道德经》,读懂已是白头人。看看这神奇的《道德经》到底说了什么?她能不能解开我们的事业与生活谜团,她凭什么挥挥手,不带走一片云彩,却长留在我们心间。
《道德经》1-37章为道经,38-81章为德经,德为道用,道为德本。
第五十七章
原文:
1、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2、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
3、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。
4、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。
5、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。
6、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
7、故圣人云: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朴。
简译:
1、以清静无为之道治国,以出奇制胜用兵,以不扰害人民的方式治理天下。
2、我怎么知道这个道理的呢?根据如下:
3、天下禁忌越多,人民越是贫穷。
4、民众利器越多,国家越是混乱。
5、越多奸诈机巧,怪事此起彼伏。
6、法令越是森严,盗贼反而猖獗。
7、所以圣人说:我无为而治,民心自然归化,我心清静,民心自然框正,我不扰民相安无事,人民自然富有。我不受外欲左右,民心自然纯朴。
第五十八章
原文:
1、其*闷闷,其民淳淳。
2、其*察察,其民缺缺。
3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
4、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。
5、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
6、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7、是以圣人,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简译:
1、国之*策宽厚兼容,人民便纯朴敦厚。
2、国之*策严酷烦琐,人民便狡邪诡诈。
3、灾祸中倚藏着福祉;福祉中伏藏着灾祸。
4、谁能知晓其中的奥秘呢?没有正确的标准。
5、正的变化为邪的,善的转化为恶的。
6、人们对此感到迷惑,由来已久了。
7、所以圣人,方正而不生硬,锐利而不伤人,直率而不放肆,光亮而不炫耀。
小言: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,又一句千古真言。
第五十九章
原文:
1、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
2、夫为啬,是谓早服。
3、早服,谓之重积德。
4、重积德,则无不克。
5、无不克,则莫知其极。
6、莫知其极,可以有国。
7、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。
8、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
简译:
1、治理人事养护身心,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主要的了。
2、只有爱惜精神,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。
3、符合自然规律,就是所谓的厚积恩德。
4、厚积恩德,则无往而不克。
5、无往而不克,则无法估量他的能量。
6、能量无穷大,就可以把国托付给他。
7、懂得治理国家的原则,就可以长久。
8、这就是根深蒂固,生机蓬勃的长久之道。
小言:爱惜自己的精神,不受外物左右,能积养无限能量。
第六十章
原文:
1、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
2、以道莅天下,其*不神。
3、非其*不神,其神不伤人。
4、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
5、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
简译:
1、治理大国,就像烹煮各种小鲜鱼。
2、以无为之道治天下,则神*不侵。
3、不但神*不侵,(因为物归自然)神*的作用也不伤人。
4、神*的作用不伤人,圣人也不伤人。
5、*神与圣人都不伤人,因此恩德就汇聚,百姓享福。
小言:治大国,若烹小鲜,用小火慢慢煎,慢慢煮,不知不觉间,熟而入味,无为之道成矣。
第六十一章
原文:
1、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
2、牝恒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
3、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。
4、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
5、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6、大国不过欲兼蓄人,小国不过欲入事人。
7、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简译:
1、大国如果谦卑处下江海下游,就能成为天下文化的汇集之处,就象孕育天下的母亲一样让人归附。
2、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胜过雄强,在于她居于柔下的缘故。
3、所以大国若对小国谦卑处下,便能赢得小国的信赖。
4、小国若对大国谦卑处下,便能获得大国的保护。
5、所以或者因谦卑处下而赢得信赖,或者因谦卑处下而获得保护。
6、大国不过分要兼并效果,效果也不要过分依赖大国。
7、让两者各取所需,作为大国更应该谦卑容让。
小言:如果国与国都推行老子之道,那么不止是理想国,而是大同世界了。但以利相交的丛林法则,怎么会容让。
第六十二章
原文:
1、道者,万物之奥。
2、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
3、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
4、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
5、故立天子,置三公。
6、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
7、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曰有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
8、故为天下贵。
简译:
1、道,蕴藏着万物的奥妙。
2、善人把道看作生命中的至宝,不善的人也把道当作自己的保护神。
3、美言可以博取市井的尊重,而美行更可以赢得人们的追随。
4、即使是不善的人,怎么会抛弃它呢?
5、所以天子即位,设置三公。
6、虽有宝玉豪宅以及先进的马车,不如把清静无为的道献给他。
7、自古以来,人们都把道看得这么珍贵,是为什么呢?不是相信“有求必应”“有罪可以赦免”吗?
8、所以天下人才这么看重道。
第六十三章
原文:
1、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
2、大小多少,抱怨以德。
3、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
4、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5、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6、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
7、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简译:
1、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,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,以恬淡无味的感觉去接受百味。
2、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多得少得,都要有以德抱怨的心态。
3、处理事情从容易的地方入手,欲成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。
4、天下难事,必从容易处入手;天下大事,必从细微处入手。
5、所以圣人始终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,却能成就伟业。
6、轻易承诺必然少有信誉,易事累积必然难事成堆。
7、因此圣人警惕难事出现,所以最终没有难成之事。
小言:警句连篇,辩证累牍,因无为而无不为。
第六十四章
原文:
1、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,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
2、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3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
4、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
5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6、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7、是以圣人,无为故无败,无执故无失。
8、民之从事,恒于几成而败之,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
9、是以圣人,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;
10、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,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。
简译:
1、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握和维持,事件没发生时容易图谋,脆弱时容易破碎,细微时容易散失。
2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,在祸乱没来之前就治理清楚。
3、合抱的大树,生成于稚嫩细弱的小苗。
4、九层之高的楼台,起建于一篮一筐的累土。
5、千里之外的行程,开始于脚踏实地的起步。
6、急功近利招致失败,执迷不悟才会失去。
7、所以圣人,以清静无为处事所以不会失败,心中没有执念所以没有遗憾。
8、人们做事时,常常到几近成功时却功败垂成,如把事情快要完成时当作事情刚刚开始做那样慎重,就没有失败之事。
9、所以圣人,追求的是清心寡欲,不会看重世人的难得之货;
10、追求的是无为之学,来修复众人犯下的过失,以此来辅助万物回归自然而不会妄加干预。
小言: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,所以能无为。再来看中医的治未病,武术的无招胜有招、四两拨千斤,书画的计白当黑等等,如出一辙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九层之台起于累土,懂得做事的方式方法,慎终如始,无为而治,则无败事。
第六十五章
原文:
1、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
2、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
3、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
4、知此两亦稽式。
5、恒知稽式,是谓玄德。
6、玄德深矣,远矣!与物反矣,然后乃至大顺。
简译:
1、古时善于行道的人,不是教育民众学会巧智诡诈的小聪明,而是教导民众敦厚朴实。
2、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,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巧智诡诈的影响。
3、所以采用巧智诡诈来治国安邦,必然危害国家;不以巧智诡诈的方法来治国安邦,是国家的福音。
4、因此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。
5、能永远应用这个法则,靠的是玄修而至的德性。
6、玄德无比深远啊!与万物一起返朴归真,最后一起回归自然。
以上所有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不妥,请指正!
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!
对文化交流有兴趣的朋友可加